• <u id="qpj9t"><td id="qpj9t"><output id="qpj9t"></output></td></u>
    <b id="qpj9t"></b>

  • <blockquote id="qpj9t"><track id="qpj9t"></track></blockquote>
    ?

    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主管

    中國建設報社主辦

    科學規劃理水營城,系統打造海綿城市
    2019-10-31 19:05:12來源:中國建設報    作者:楊夢晗

    他的老本行是城市基礎設施規劃設計,都是大塊頭的“硬件”。然而,他卻對柔弱無形的“水”如數家珍;他是國內最早接觸“低影響開發”(LID)理念和技術并實踐應用的專家之一,他對有人簡單地將“LID”直接等同于“海綿城市”的認知感到不妥,因為他認為“營城”先得“理水”,以構建城市生態體系為抓手,系統打造“大海綿”;他是典型的“空中飛人”,他的足跡不止一次踏遍了由中央財政支持的全國首批16個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去得最多的試點,每年不少于5次。第二批14個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專程考察調研已超過10個;他帶領的團隊,可謂“水軍”中的精英,直接為9個試點城市提供技術咨詢、規劃服務……今天,讓我們一起來聆聽他的“海綿故事”,他就是——張全

    微信截圖_20191031185852.png

    張全,男,教授級高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指導專家委員會委員。中規院(北京)規劃設計公司總經理。


    1.楊夢晗:您最早從何時開始接觸“海綿城市”概念?何時從項目層面開始具體實踐這一理念,參與建設的試點和項目有多少?

    ●張 全:準確地講,“海綿城市”一詞首次出現,是在2012年4月召開的“2012低碳城市與區域發展科技論壇”上。2013年12月12日~1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講話中強調:“提升城市排水系統時要優先考慮把有限的雨水留下來,優先考慮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設自然存積、自然滲透、自然凈化的海綿城市”,“海綿城市”自此逐漸成為大眾熟悉的新概念,一度成為網絡熱詞。在此之前,大概是在2000年,我們就已經開始接觸“低影響開發”(LID)。2000年后,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以下簡稱中規院)在做規劃時提到LID已經成為常態了。在技術上,2008年、2009年,中規院同歐盟合作項目時,已經對LID的計算方法、設計方法有了接觸,當時主要是學習。

    國內將LID作為一種概念在推,地方上也有一些接觸比較早的規劃設計單位比如深圳規劃院、中規院等,已經開始探索如何使用模型、如何進行設計。除了規劃院之外,從2000年開始,還有一批人開始做“雨水管理”,主要做小區內的雨水管理,包括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北京建筑大學等。LID的概念在國內的實踐主要開始于北京奧運會場館和北川新縣城建設,也就是說,中規院在2008年就已經開始在項目中普遍使用LID技術了。

    中規院早期跟國外(歐盟)合作項目時,主要集中在整個的雨水管理方面,這也讓我們在“海綿城市”概念提出來之前,技術準備上已經走到了行業前列。當時業界在這方面比較知名的團隊主要有北京建筑大學的車伍團隊、深圳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的任心欣團隊以及中規院的謝映霞團隊。我們從首批由中央財政支持的海綿城市建設試點申報開始,就已經介入部分試點城市的海綿城市建設相關工作了。2015年4月首批試點城市名單公布后,我們先后為遂寧、南寧、天津等9個試點城市提供了技術咨詢、規劃等服務。具體項目因數量太多,加上遇到具體問題后需要適時調整,沒有做過精確統計。

    2.楊夢晗:國內從2015年4月開始推行由中央財政支持的海綿城市建設試點,作為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指導專家委員會委員之一,您這些年考察過多少試點及項目,如何看待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工作?

    ●張 全:全國首批16個試點城市中,專門為海綿城市建設而去的都不止一次,去得最多的是遂寧和貴安新區兩個試點,每年不少于5次。第二批14個試點城市中,專門為海綿城市建設去考察服務過的有10個。

    總的來看,我認為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工作的整體效果很好。首先,所有的試點城市都真正接受了“規劃引領”這個概念,開始認真地做系統方案。系統方案本身就是規劃的一部分。如今,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工作讓“海綿規劃”完全推開了,建設了一些設施,積累了一些經驗,管理體制也在逐步往前推進,整體效果非常不錯,而且海綿城市建設在很多城市都得到了老百姓的認可,社會上的接受度也越來越高。

    對于各個試點而言,海綿城市建設由于涉及領域廣、部門多、學科雜而存在綜合性、復雜性等特點,沒有成功經驗可借鑒,試點建設難免走入誤區。但經過4年多時間的探索,大多數試點城市都從原先的踏入“誤區”轉回了“正道”上。

    學術方面,由于海綿城市建設涉及多個學科、多個部門,所以各學科之間、各部門之間的爭議比較多,海綿城市建設反而在國外的認知度更高。在2018海綿城市建設國際研討會上,參會的國外專家對我國海綿城市建設有了更深的認知,會后撰寫的文章,普遍認為中國在海綿城市建設領域的實力已經處于國際領先水平。

    3.楊夢晗:海綿城市建設必須堅持規劃引領、統籌推進的原則,這也是決定海綿城市建設成效的關鍵因素,您作為國內城市規劃和城鎮水務方面的權威專家,如何評價國內試點城市在這方面的進展,有哪些值得業界關注和思考的經驗教訓?

    ●張 全:2011年,中規院開始組建城鎮水務與工程研究分院。當時面臨的第一個問題是針對北京“7·21”內澇事件提出解決方案,結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要求,我們提出排水防澇導則的意見。在導則里,我們很明確地提出,排水防澇要有LID,要有源頭處理。后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海綿城市”之后,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出臺了《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指南——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構建(試行)》,提出了“海綿城市(低影響開發)”。這樣的提法是有爭議的,因為將“海綿城市”和“低影響開發”連在一起提出,早期是有正面影響,但到后期出現的爭議卻越來越多。截至目前,仍然有不少人把“海綿城市”等同于“LID”。我認為,海綿城市是城市生態體系的一部分,它首先是城市生態體系的抓手,我們不能把“海綿城市”矮化了,只變成LID,更不能建個透水磚、下沉式綠地等設施,就認為是海綿城市了。海綿城市是整個城市層級的建設理念和方式,是一個系統化方案,而不是透水磚、雨水花園等單一的工程措施。近兩年,大家一說到海綿城市,就覺得是屋頂花園、雨水管斷接等技術或者工程設施。海綿城市跟大系統的關系,大家都避而不談。

    我們必須承認,早期海綿城市的技術體系是從LID開始的。后來我們極力在國內推廣澳大利亞的“水敏感城市設計”,但因幾個很直接的問題沒有成功。一是沒有那么大的土地,二是一直沒有搞清楚“大海綿”(水利方面)和城市的關系。我們一直想將其作為一體化來做,但是由于各方面原因,經常造成“掰開了做”的結果。碎片化,說的直白點,實際上就是行業的切割。比如,管“大水”的不管內部,他就把一切都放在“大水”里面去做,相互間的一體化沒辦法打通。

    在4年多的試點實踐里,我們一直堅持把所謂的“大海綿”引入到真正的海綿城市里來。所以一直強調做海綿城市一定要“規劃先行”?!耙巹澫刃小钡哪康?,是通過海綿城市的理念和計算方法,提供技術細節,把城市里該留的東西留下來。這些東西在早期的海綿規劃里很少被人關注。

    比如在海綿城市試點建設沒開始之前的2012年、2013年,我們在做貴陽市區域(現為首批由中央財政支持的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之一的貴安新區)的規劃時,就提出了“藍綠空間”,表示有些地方不應進行建設,需留出一個通道,雨來了就可以從通道走,實際上就是海綿城市建設中提到的“超標準雨水排泄通道”。但當時也沒有這個概念,主要目的也不是為了能夠排走超標準雨水,而是因為那個地區“水敏感”太高了,周邊全是各個市的水庫。我在2006年做規劃的時候,做過這個地區的戰略規劃,當時就堅持這塊地不要劃入貴安新區,但是2011年貴州省政府做規劃時,還是將這塊地劃進去了,我們就變成了被動地做規劃。該地區的核心是水環境安全。由于當時沒有海綿城市的概念,在做規劃時就根據LID概念來做水環境安全。我當時提出這個地區要把水慢下來,下了雨不要讓水都流走,都流走的話肯定會污染周邊,應該讓水停下來,經過植物、濕地等一系列自然措施的吸收、過濾,再排出去。

    當時在規劃里提出這個概念以及污水處理廠標準、尾水的排放方式,都被人嘲笑,我們希望這個地區污水處理廠的尾水不要排放,而是運用自然生態體系,充分利用濕地系統、水系統的凈化作用,但沒有被接受。當地設計單位認為這樣的做法不結合實際,他們想做一個幾十公里的塘,直接把水排到下游去。當海綿城市提出之后,他們才發現,我們當時的理念跟海綿城市建設很契合。

    直到目前,到底規劃該做什么,還是有不少爭議。海綿城市很重要的一點是把藍線控制住,遂寧市海綿城市建設在這方面做得很到位,對整體布局(所有的河道)做得很好。低洼地的不建設并不屬于藍線的范疇,可能很多時候都是沒水的,但我們希望盡量減少施工,把它變成公園,而不是將其填起來多加建設。因為一填起來,整個城市的豎向就會發生變化,后果很嚴重,最大的問題就是誰先建誰倒霉。

    做規劃的人很清楚,各地新區不可能在3年內完成申報的海綿城市建設內容。在不可能全面完工的情況下,我認為有幾個問題十分關鍵:首先要建立完成大系統,其次是建設完善中間系統,用規劃來保證源頭系統,最后是用管理來保證整體。建好末端系統最突出的核心是水系,不論是用現有的水系,還是新建水系,都可以。末端系統做好以后,不管別的項目怎么建,末端已經守住了。繼而針對上游的其他系統,看看哪些設施能建?,F在貴安新區已經確定了所有的排口,全部做完旱溪,二級系統也做成了,剩下的用嚴格的規劃管控就可以實現預期目標了。大系統能夠保證在建設過程中,即使產生再多的污染,也不會摧毀整個系統。

    要是以23號文(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23號《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規劃法》)來要求的話,除了試點城市之外,其他城市的規劃要做到什么狀態?我個人認為還需要繼續推進,堅持“以獎代補”,最好是全國性地再促一次“海綿規劃”,把規劃和系統的關系梳理清楚,讓各個城市自己提出到2020年能做什么事,而不是單一地靠國家層面的管理。到了2020年,再組織相關部門去檢查。此外,要對各個城市的海綿規劃、實施方案進行輔導,讓其做得更有效率,把系統性做得更強一些。

    微信截圖_20191031185834.png

    12
    網友評論
    ? Top 午夜爱爱爱爱爽爽爽视频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