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022年,蘭州連續3年被選為全國城市體檢樣本城市。3年來,蘭州堅持圍繞“都會城市精致蘭州”總體發展目標,積極探索針對黃河之濱、帶狀城市的城市體檢工作路徑。
建立長效機制 夯實工作基礎
城市體檢是找出“城市病”的重要途徑,對完善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環境、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具有重要意義。蘭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城市體檢工作,成立由市長任組長的城市體檢試點工作領導小組,全面組織協調市級各職能部門和五區政府,聘請專業團隊進行技術指導,廣泛調動廣大市民群策群力。經過不斷探索,蘭州形成了“政府統籌+部門自檢+綜合評估+公眾參與”四位一體的工作組織模式,逐步形成“日常監測發布、一年一體檢、五年一評估”的城市體檢長效機制,充分發揮城市體檢工作對“都會城市精致蘭州”建設的推動作用,人民群眾滿意度持續提升。
立足地方特征 選擇特色指標
蘭州地處胡煥庸線以西人口最密集的地區,是唯一黃河穿城而過的省會城市。新中國成立后,蘭州作為國家重點建設的現代工業城市,確立了沿黃河帶狀組團式城市格局,形成了沿河發展的城市空間布局體系。黃河成為蘭州集發展軸、景觀軸、生態軸為一體的復合城市軸線,整個城市沿黃河拓展延伸、成長壯大。為更好推動城市發展、優化城市職能、提高人居品質,蘭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了“都會城市精致蘭州”總體發展目標,科學回答了“新時代現代化中心城市怎么建”的時代命題。
蘭州黃河之濱景觀
圍繞“都會城市精致蘭州”總體發展目標,結合蘭州黃河之濱區位、黃土高原的自然本底條件和帶狀城市形態特征,蘭州以生態環境韌性宜居、發展動能創新升級、公共服務優質共享、交通出行便捷綠色、城市空間豐富多元為重點,從生態保育、環境宜居、低碳發展、創新引領、對外開放、服務優質、綠色出行、城市活力等多個方面,同時考慮連續年度體檢工作的持續性,分別于2020年和2021年構建了“50+10”和“65+5”的指標體系,以全面反映和評估蘭州的城市建設發展現狀。
重視公眾參與 多源采集數據
在城市體檢工作中,蘭州充分結合客觀統計數據與公眾主觀評價,綜合評估城市發展現狀。一方面根據從各部門獲得的官方統計數據、開源途徑獲得的大數據、行業報告中獲得的分析數據等,通過橫向城市對標和縱向歷史數據對比,分析城市建設存在的客觀問題。另一方面,深度解析“民聲”,建立公眾滿意度調查和各項表征指標的交叉對比關系,直觀反映設施需求端和供給端的差距,綜合分析得出城市建設的核心問題和亟待解決的緊迫問題,從而提出針對性的發展策略和項目建議。
聚焦重點問題 分區靶向施策
作為黃土高原上的帶狀城市,蘭州“兩山夾一河”的地理條件限制了其城市擴張和發展,建設高密度形態和人口高密度布局對黃河造成的壓力越來越大,也直接影響了人居環境品質和各項指標表現。蘭州近郊四區在高密度問題及高密度直接影響的各類空間布局等方面表現各有特點。
蘭州城市體檢特色指標
基于此,技術團隊選取區域開發強度、人口密度超過每平方公里1.5萬人的城市建設用地規模、新建住宅建筑高度超過80米的數量、新建住宅建筑密度超過30%的比例、公園綠地服務半徑覆蓋率、人均社區體育場地面積、人均避難場所面積、城市道路交通事故萬車死亡率、城市標準消防站及小型普通消防站覆蓋率等指標,針對近郊四區進行了詳細的對比研究,提出各區整治重點:城關區和七里河區要進一步強化建筑高度管控,加快城市積水內澇點治理;安寧區要重視社區級公共服務供給,提高人均社區體育場地面積;西固區要重視建筑密度管控,加強公園綠地建設。
強化治理導向 推動城市更新
近年來,蘭州不斷強化城市體檢工作的基礎支撐作用,全力推進城市更新工作。
2021年城市體檢指標對接會
2020年,蘭州側重“十四五”時期城市建設的重點方向,提出在優化體制機制、創新城市治理方式、強化發展優勢、補齊城市發展短板等多方面組合發力,有的放矢,重點推進“1135”工作任務,包括:建立1個城市體檢長效機制;搭建1個智能新城建平臺;強化3大綠色發展優勢,即全方位打造黃河上游生態安全先行區、多手段統籌建設綠色低碳城市、多方式優化慢行交通出行環境;開展5項補短板城市更新行動,即生活服務配套設施完善行動、特色文化街區改造提升行動、城市工業遺產保護利用行動、城鎮老舊小區治理行動和城市防疫防災空間優化行動。
2021年,蘭州強化對突出問題的分析和整改建議,進一步完善了“評估-反饋-治理”工作模式和“分析問題-整改問題-鞏固提升”的閉環體制?;谧泽w檢報告形成《城市自體檢發現問題改進建議》,切實回應群眾關心和城市建設面臨的痛點難點問題,提出加強城市開發密度強度管控、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完善居住社區配套服務設施、加強綜合防災體系建設和強化水土保持綜合治理五點整改建議,推動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改善人居環境,全面提升城市綜合承載力,推動蘭州內涵式高質量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