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边@是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的內容之一,意味著中國式現代化“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水乃萬物之源,“人水和諧”便成了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基本前提條件。然而,隨著我國過去幾十年城鎮化的快速推進,城市內澇、水環境污染、水資源短缺等問題日益凸顯,人水矛盾日益突出。如何有效解決這些“水問題”?既能有效緩解城市一系列水問題、提升雨水資源涵養能力和綜合利用水平,又能增強城市韌性的海綿城市建設理念,無疑是促進城市人水和諧、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選擇。對于城市水污染問題突出、年平均降水只有650毫米的資源型缺水城市——吉林四平而言,海綿城市建設更是迫在眉睫。
四平市海綿化口袋公園匠心園航拍鳥瞰圖
問題導向,迎難而上。為有效解決四平存在的“水問題”,四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海綿城市建設工作,尤其是成為“十四五”全國首批系統化全域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示范城市以來,始終遵循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制定“全面補齊排水設施短板,全面提升人居環境質量”的示范期總體目標,從海綿城市建設全過程、全生命周期出發,創新探索適合東北地區的低成本、低能耗、低維護特點的“三低”海綿技術,全力打造生態、安全、可持續的城市水循環系統,形成可借鑒、可復制、可推廣的東北高寒地區老工業基地海綿城市建設示范經驗模式,為四平爭創又一張特色名片。
示范建設提升城市規建管整體水平
示范建設,制度先行。海綿城市建設涉及多領域、多專業、多部門,要想順利推進,機制體制的保障至關重要。四平市委、市政府對此高度重視,為順利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積極完善相關工作組織保障和制度,建立了一套長效機制,不僅有效保障了海綿項目的建設品質,還提升了城市建設運營管理水平。
四平市市長胡斌(左四)檢查指導海綿城市建設工作
一是工作組織方面,強化組織領導,成立由書記和市長任雙組長的海綿城市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并設立小組辦公室,分管副市長任辦公室主任,負責日常協調工作,同時在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成立海綿城市建設管理服務中心,在規劃管控、施工圖審查、施工許可、質量監管、竣工驗收等環節落實海綿城市建設要求。明確責任分工,在四平市系統化全域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實施意見中明確發改、財政、水利、生態環境、城管、氣象、宣傳等部門以及兩區在海綿城市建設工作中的主要職責,并要求各部門密切配合、通力協作,形成齊抓共管、全面推進的工作氛圍。
二是制度建設方面,積極推動地方立法,2022年年初將四平市海綿城市建設管理條例納入年度立法計劃,目前已批準公布并正式施行??茖W建立嚴格的規建管流程,2016年編制完成四平市海綿城市建設專項規劃,2020年編制完成四平市遼河流域條子河段生態綜合整治專項規劃,發布四平市海綿城市規劃管理規定、四平市海綿城市建設項目方案審查、施工圖審查和專項驗收的辦事流程,形成海綿城市規劃、設計、施工、驗收、運維全過程閉環管理體系。
三是地方標準方面,為規范當地海綿城市建設項目,在規劃、設計、施工方面出臺了四平市海綿城市建設技術導則,在竣工驗收方面出臺了四平市海綿設施專項驗收要點指南,在運營、維護、管理方面出臺了四平市海綿設施維護管理指南。同時,四平還積極參與國家相關團體標準的制定,參編的雨水生物滯留設施技術規程已經正式發布。
四是績效考核方面,2021年9月,制定發布四平市海綿城市建設考核辦法,并與市委督查考評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溝通,計劃將其納入年度市委督查考評體系。
五是保障機制方面,建立海綿城市建設工作聯席會議制度,以及示范城市創建工作進展、項目日常巡查和信息報送制度,保障海綿示范城市建設任務按時按質按量有序完成。在項目建設進度方面,簡化改造類項目審批流程,縮短報建時間,對海綿改造項目開工前審批手續實行聯審聯批制度;在資金使用效率方面,將排水防澇、黑臭水體治理、老舊小區改造等中央資金和遼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等專項資金打捆使用,實現“一錢多用”綜合效益,同時發布四平市海綿城市建設示范項目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并在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設立海綿城市建設示范補助資金監管專戶,確保??顚S?。
四平市紫氣大路沿線海綿城市建設示范工程-沿街海綿宣傳科普欄
六是培訓宣傳方面,邀請國內、省內海綿城市建設領域的專家,組成四平海綿城市建設專家庫,對海綿城市建設重點工程進行把脈問診。多次開展線上、線下相結合且覆蓋管理、設計、施工、監理等專業人員的海綿城市建設技術培訓會,以提高從業人員技術水平,及時組織相關人員學習國家最新的海綿城市建設標準和規范。通過展板布置和當地媒體宣傳,廣泛普及海綿城市建設理念和實施成效,最大程度爭取公眾對海綿城市建設、改造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七是促進海綿城市產業化方面,制定發布了四平市海綿城市建設領導小組關于大力發展海綿城市建設產業的實施意見,引進高水平建材廠商,探索強度達標、資源節約、適應北方寒冷地區的透水鋪裝產品。創新采用裝配式透水基層,做到質量規范、施工便捷。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的應用帶動了本地產業轉型升級,很多中小型混凝土制品商主動提升生產工藝,產品質量和生產能力都得到了大幅提升。
海綿理念引領健康水循環系統構建
科學統籌,理念指引。在推進海綿城市建設中,不僅需要機制體制的保駕護航,也需要系統的規劃設計思路。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保護生態環境,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海綿城市建設作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舉措更應如此,需要系統化全域推進。四平堅持“流域協同、城市治理、設施提升、社區管控”的工作思路,構建系統化實施方案,共同謀劃流域治理、內澇治理、非常規水資源利用、污水處理提質增效、源頭海綿城市建設五類項目,全力打造生態、安全、可持續的城市水循環系統,總投資近50億元。
四平市紫氣大路沿線海綿城市建設示范工程-紅石榴廣場雨水花園
統籌兼顧,樣板先行。為有效解決城市水系統問題,在規定的7大類海綿項目之外,還實施了區域流域生態治理項目4個、再生水利用項目1個、溢流污染治理項目3個以及若干基礎性課題研究項目,形成水岸共建、流域同治、凈用一體的系統治理格局。分年度有側重地推進項目建設,第一年打造城市海綿軸線和項目樣板,為各類項目提供參照遵循;第二年重點解決城市建設中新出現的急難險重問題,如內澇積水、出行不便、景觀環境差、公共服務不足等;第三年注重查漏補缺、集中連片,建成系統化的達標片區。
問題導向,精準發力。一方面,2022年吉林省平均降雨量比常年同期多120%,四平短時強降雨屢創新高,遭遇了2小時139毫米的極端降雨,城市排水系統受到嚴峻考驗,出現40余處新的內澇積水點。經過分析,將這些積水點分為下穿立交、非系統性問題和系統性問題3類,有針對性地采用源頭海綿調蓄、清淤疏通、優化雨水箅子布局、新改建管網、公共海綿空間調蓄、末端泵站抽排等措施綜合施策。另一方面,四平建成區合流制片區占比相對較高,雨季溢流問題較為突出,污水集中收集率在北方城市中并不算高,污水處理系統效能有待提升。因此以清污分流、雨污分流為原則,綜合采取源頭減緩、清淤疏通、過程分流、末端處理、錯峰調蓄等措施,在有效控制合流制溢流污染的同時提高污水處理系統運行效能。
流域治理,蓄排結合。一方面,在區域層面形成“庫堤結合、蓄泄兼顧”的防洪格局,利用北河上游的下三臺水庫和南河上游的塔山水庫,汛期蓄滯上游洪水、削減洪峰,汛后進行河道補水,同時通過南北河城防工程提升城市防洪標準。另一方面,在建成區層面由海綿城市理念統籌城市內澇治理,以“源頭減排、管網排放、蓄排并舉、超標應急”為原則,從雨水源頭減排、強化設施排水能力、提高藍綠空間雨洪滯蓄能力、優化應急調度等方面,制定城市水安全保障策略。具體是從源頭、過程、末端全流程構建系統的內澇防治工程體系,從年徑流總量控制、管渠排水能力達標、內澇防治標準內降水調蓄和超標雨水行泄的多層級構建內澇防治方案。
因地制宜,系統分區。四平作為東北地區中小城市,沒有大規模的連片新城新區建設,因此海綿城市建設以既有建成區的拼貼、織補為主,這給片區整體達標帶來了很大困難??紤]到既有建成區源頭調蓄能力有限、公共調蓄空間難以挖掘的現實條件,四平結合海綿城市建設,將管網排放作為內澇防治的重要手段。在詳細排查城市排水管網的基礎上,根據雨水總排口將建成區劃分為18個排水分區,結合管網路由關系和主次管網連接情況,進一步劃定了36個重點排水管理單元,作為示范期內重點實施海綿城市建設的區域。
明顯效果換來市民獲得感持續增強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必須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四平海綿城市建設從省級試點到國家級示范,一直在堅持“增進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質”。2016年,四平獲評吉林省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試點期間完成了104個小區、36條道路、10個廣場的改造提升。2021年,成為系統化全域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示范城市的四平,在省級試點建設的基礎上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方面統籌考慮內澇治理、水環境改善、污水處理提質增效等內容,全面補齊排水設施短板;另一方面結合城市更新、老舊小區改造、黑臭水體治理等工作,全面提升人居環境,建設美麗宜居城市。
實施源頭類項目,實現小雨存得住。
在老舊小區改造工作中,市舊改辦多次邀請專家優化提升設計方案,最大可能融入海綿城市建設理念,現場指導施工單位預控豎向、預留管位,為海綿設施布局預留空間。將設計圖紙和現場指導意見形成文字材料,以《設計指南》的形式下發至兩區。針對停車空間不足、活動場地欠缺、綠化雜亂、排水不暢等普遍性問題,綜合運用豎向設計與徑流組織、管網改造、海綿設施布局等海綿設計手法,以單個設施劃分匯水單元進行目標校核,打造高密度社區徑流削峰示范、東北干旱地區資源循環利用示范、綠色低碳創新示范,目前4個老舊小區改造示范項目已初見成效。
督查組專家督導檢查四平市海綿城市建設情況
在道路改造類項目中,堅持問題導向,以線串點、以點帶面,綜合考慮道路改造對沿線排水分區的指標貢獻。紫氣大路總長度9.7公里,是四平最重要的交通軸線,沿線存在內澇積水點多、人行空間被車輛擠占、靜態停車位不足、動態交通流向不順暢、綠化品質參差不齊等問題。對此,通過運用透水鋪裝(綜合設置滯留設施)、建設雨水花園(利用再生骨料改良土壤滲透率)、實施渠化改造(構建慢行綠道系統)、合理配置植物(提升綠化景觀水平)等系列措施,解決區域排水問題,打造紫氣大路海綿生態景觀軸線。改造完成后,紫氣大路沿街商戶普遍反饋門前再也不積水了,真正做到了小雨不濕鞋。
在廣場改造類項目中,注重雨水資源化利用、功能修復與景觀提升相結合。紫昕廣場是四平唯一高鐵站前廣場,存在濕地植被凈化系統缺失、跌水噴泉堵塞、木棧斷裂、鋪裝破損等問題。對此,充分利用濕地調蓄凈化雨水,實現灌溉用水和景觀用水回用,12公頃范圍內年徑流總量控制率達到85%,年雨水利用量達到2萬噸以上。
在公園綠地類項目中,不僅關注公共空間區域徑流控制,還注重海綿城市科普宣教意識。西湖水上公園是四平重要的城市水景公園,針對大水面缺乏功能性、旱溪補水效率低、植被景觀單一等問題,基于場地豎向實踐低成本海綿城市建設,將蓄水空間與周邊居住區統籌考慮,同時在公園內進行多元化的雨水資源化利用展示。改造后,公園服務范圍內年徑流總量控制率達到88%,年雨水利用量達到2萬噸以上,內澇調蓄降雨毫米數達到53毫米。
實施管網類項目,實現大雨排得出。
排水能力不足是城市內澇積水的重要原因,因此,四平對排水管網進行全面清淤、檢測、修復,摸清管網病害“家底”,恢復管道設計排水能力。對40余處內澇積水點和10余處溢流口實施一點一策整治方案。分典型排水單元制定實施方案,實現干一片成一片的分區目標,主要包括:針對“內澇積水點+溢流污染”問題的“源頭海綿+公共海綿+排水片區優化+雨污分流”組合措施;針對“下穿立交積水點+道路積水+地下水上升+溢流污染”問題的“源頭海綿+雨污分流+泵站專用線+阻隔地下水+駝峰阻外水優化排水分區”組合措施;為實現完整的分流制片區、消除積水點、減少合流制溢流等目標而采取的“各批次老舊小區改造+小區外道路雨污分流+主干路雨污分流+道路海綿化改造”組合措施。
實施水系類項目,實現蓄排平衡。
四平的城防工程均采用自然或人工生態駁岸,最大限度減少灰色建筑對自然生態的影響,同時又滿足100年一遇防洪需要。實施四平南河水環境治理及西湖濕地改造提升工程,其中新建了4座水位調蓄鋼壩,通過閘壩調蓄管理,實現雨洪水補充河道景觀用水;在建成區下游建成西湖濕地公園,對污水處理廠尾水進行深度凈化;建成區上游計劃建設城市濕地景觀公園,汛期兼具調蓄功能,保障城市安全。
實施GIS平臺類項目,實現科學管理。
為解決人工管理層面安全隱患多、消耗大、成本高和運維水平低等弊病,四平實施城市排水收集處理設施智能化管理平臺系統工程,主要包含排水防澇、提質增效、河道水質、海綿城市4個模塊。排水防澇模塊包括汛前準備、報警、模型預警,以及汛中調度、應急和汛后救援、復盤等內容;提質增效模塊包括基于“源-網-廠-河”的管網病害診斷;河道水質模塊主要滿足黑臭水體長制久清的常態化監測需要,以及為其他模塊的模型率定提供支撐;海綿城市模塊包括本底監測、項目管理、模型率定、績效評估等內容。目前已有雨量站、內澇積水點、河道水質水位、污水管網、溢流口、海綿本底等監測終端,同時將水利部門的地下水動態監測數據納入平臺數據庫。下一步將進一步完善海綿設施、海綿項目以及排水片區排口的監測,安裝遠傳水表計量雨水與再生水資源的利用情況。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四平海綿城市建設堅持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注重全生命周期優化設計。針對城市發展中建筑垃圾和農作物秸稈處理困難等問題,引入全再生骨料生物滯留設施,創新性地將建筑垃圾、秸稈等原材料,加工為再生土壤有機質海綿設施填料,并應用在多個項目的雨水花園中。該技術結構簡單,無需用土工布包裹排水盲管,不易堵塞、結構穩定,且抗融雪劑性能強、水質凈化效果好,具有低成本、低能耗、低維護的“三低”優點。此外,一批標準化的雨水導流槽、進水口、沉淀槽等產品和做法,也將在四平實現“產學研”落地和產業化生產。
四平經過海綿化改造,小區管道堵塞、地面坑洼積水、綠化景觀質量不高、公共活動空間不足等歷史遺留問題得到了解決,社區更加宜居;城市道路更加整潔、干凈、美觀,停車更加規范有序,街區更加宜行;城市水質大幅改善,水體清澈明亮,河道兩岸美如畫卷,城區更加宜人!示范城市建設期間,四平對市民海綿城市建設滿意度開展問卷調查,實際回收有效問卷535份,滿意度達94.21%,擦亮“海綿”底色的四平變得更加美麗宜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