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馬鋼廠區內部,映入眼簾的是一池碧波蕩漾的清水、一片綠意盎然的植被、一路綿延不盡的旖旎風景。雖然是鋼廠,但經過廠容環境綜合整治后,廠區變景區,美麗的景色讓人流連忘返。
馬鋼股份是中國特大型鋼鐵聯合企業和重要的鋼材生產基地,總部位于安徽省馬鞍山市,背靠長江,坐擁馬鞍山、人頭磯、西山等城市綠帶,是一座典型的城市型鋼廠。
廠容環境綜合整治項目位于馬鋼廠區內部,涉及整治范圍約3.1平方公里。曾經,馬鋼廠區圍墻林立、鐵軌縱橫,交通流線混亂、綠化效果差、人居環境不佳。近年來,馬鋼股份積極貫徹落實“工廠+海綿”理念,以“優生態、添色彩、提檔次、增內涵”為主線,結合廠區環境綜合整治總體規劃,實施廠房與道路改造、面源污染控制、工業廢水回收利用、雨污分流改造等工程。如今,一座以“綠”為底色的海綿城市“花園鋼廠”悄然崛起。
補短板,實現“設施改造+海綿”
排水問題是馬鋼廠區的短板所在,項目堅持以問題為導向,系統謀劃,優先解決排水問題。
馬鞍山市馬鋼廠區廠容環境綜合整治項目之拼搏園
針對排水系統存在的建設標準低、破損、堵塞、錯接以及易內澇積水等問題,在廠區基礎設施改造升級工程中充分融入海綿城市建設理念,對廠區內局部存在的低洼點進行豎向調整,同時設置透水鋪裝、下沉式綠地、雨水花園等海綿設施,充分發揮源頭海綿設施對徑流的削減能力。針對改造范圍內的雨水管網,統一按照3年一遇設計標準進行改造,并對保留的管渠進行清淤和修復,增加區域排水能力。通過騰挪用地,將原本積水較為嚴重的低洼廠區和道路建設成為雨水花園,釋放和增強雨水滯蓄能力,在廠區內部逐步形成源頭減量-過程轉輸-末端調蓄的排水防澇體系,消除內澇積水影響,為廠區正常的生產生活筑牢安全底線,大大提升了廠區“韌性”。項目實施后,廠區年徑流總量控制率達56%,“小雨不積水、大雨不內澇”的目標得以實現。
控污染,實現“環境治理+海綿”
污染問題是馬鋼廠區長期存在的困擾,項目堅持多重目標融合、分類施策,全力解決污染問題。
馬鞍山市馬鋼廠區廠容環境綜合整治項目之敬業園
針對排水污染問題,將廠區原有的合流制排水全部改造為雨污分流,滿足長江入河排口環保要求,最終實現雨污管網完全分流和污水零直排,有效節約新水量達每年2000萬立方米,提高了區域水資源利用率。針對面源污染問題,結合工業廠區的特點實施海綿城市改造,通過雨落管斷接和植草溝的建設,將廠房屋頂和周邊不透水路面的雨水引入雨水濕塘等設施,實現對雨水徑流污染的削減。同時為了實現廠區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零排放的目標,在各生產單元區域新建工業廢水收集池,收集各生產單元經水處理系統處理后達標的廢水,經六汾河深度水處理站處理后回用于鋼鐵生產。
經過改造,廠區COD(化學需氧量)排放總量下降46%、氨氮排放總量下降62%、顆粒物排放總量下降49%、廢水排放量下降40%、噸鋼耗新水下降17%,大幅減少了馬鋼廠區向附近水系排放污染物的總量,廠區面源污染得到有效削減,年徑流污染削減率達35%,助力破解了廠區“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困擾。
增綠色,實現“生態提升+海綿”
綠色生態是馬鋼一直以來的追求,項目堅持以功能為先、修復自然本底,力爭實現經濟、社會雙重效益。通過拆墻透綠、拆廢建綠、見縫插綠等措施,將廠區空余用地以綠地形式進行建設,對綠化品質較弱的已有綠化區域進行優化提升,并全面融入海綿城市理念要求,充分發揮源頭海綿設施的綜合效益。馬鋼廠區新建綠地27.5萬平方米,改造綠地4.1萬平方米,綠化覆蓋率達33.9%,有效改變了周邊區域的生態環境,改善了馬鋼職工的工作環境及周邊居民小區的生活環境,優化了投資環境,從而產生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帶動公司其他相關產業健康發展。
馬鞍山市馬鋼廠區廠容環境綜合整治項目之開拓園
經濟效益方面,項目堅持落實海綿建設管控,實現安全、環保、質量、成本、效率等管理要素的全面精益,助力馬鋼股份形成新的增長動能、培育新的競爭優勢,不斷提升馬鋼綜合競爭力,進而有效提升公司的社會形象和社會地位。社會效益方面,相比于之前封閉式的廠區環境,通過大范圍拆除、改建、綠化,馬鋼廠區以及沿線205國道區域環境品質顯著提升。大面積開放式的空間,改變了員工及周邊居民對于鋼鐵廠固有的印象,增強了長江沿線生態環境和景觀品質的視覺觀感。優美的廠區環境有助于保障周邊居民的身心健康,為馬鞍山打造“濱江多雨工礦型海綿城市示范市”、實現“天更藍、水更清、山更綠、城市更宜居”的發展目標奠定了良好基礎,也為其他城市海綿型工業廠區建設提供了參考樣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