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城市面貌日新月異,治理難題也隨之而來。自2005年全國推廣網格化城市管理新模式以來,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為城市精細化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撐。進入新發展階段,如何進一步提升城市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治理水平備受關注。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堅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提高城市規劃、建設、治理水平,加快轉變超大特大城市發展方式,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
完善頂層設計 彰顯城市溫度
提高城市治理現代化水平,需聚焦問題、投入心力、補齊短板、改革創新,在推動科學化、智能化、精細化、長效化城市治理上下功夫。202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發布,明確提出“完善城市信息模型平臺和運行管理服務平臺,構建城市數據資源體系,推進城市數據大腦建設。探索建設數字孿生城市?!彪S后發布規劃,對建設城市運行管理服務平臺予以明確。
在總結上海等地“一網統管”經驗的基礎上,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明確,圍繞“城市運行安全高效健康、城市管理干凈整潔有序、為民服務精準精細精致”,搭建形成城市運行管理服務平臺,構建城市運管服平臺“一張網”。
今年全國住房和城鄉建設工作會議提出,加快城市運行管理服務平臺體系建設,推動城市運行“一網統管”,加快形成部、省、市三級互聯互通、數據同步、業務協同的平臺體系。
目前,多地因地制宜建設城市運行管理服務平臺,探索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治理模式,為城市轉型升級奠定了基礎。
可以看到的是,全面加快建設城市運行管理服務平臺,運用智慧科技賦能城市治理,是我國經濟發展由高速增長階段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的必然選擇,是助力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有效支撐,也是提升城市運行效率和風險防控水平、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使命擔當。而隨著城市運行管理服務平臺在各地的深入應用,其正在成為提升城市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治理水平的重要抓手、推動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強大支撐。
順應發展趨勢 推動轉型升級
讓城市更聰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動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多地主動順應城市治理智能化趨勢,探索將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應用到城市治理各領域,實現對治理全民性、全時段、全要素、全流程覆蓋,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
遼寧省沈陽市以智慧城管和城市網格化管理體系為基礎,創新“1+6+N”的路長制管理模式,探索新城建形勢下的新型智慧城市管理手段?!?”即搭建1個城市運行管理核心工作平臺,匯聚形成1個綜合性城市運行管理數據庫;“6”即建設完善市政、園林、市容、環衛、亮化、執法6個行業應用系統;“N”即N個智能化應用場景。
圖為遼寧省沈陽市城市運行管理服務平臺
聚焦城市治理的“細枝末節”,沈陽市探索“一網統管”模式,實現了一庫匯聚數據,運行信息即時互通,持續推動建設1個綜合性城市運行管理數據庫,實現多維數據融合打通,形成燃氣、供熱、排水、供水等18個專題庫、150項數據資源目錄。一屏指揮調度,運行處置即時互動,將全市765平方公里劃分為51495個單元網格、1093個責任網格、4784個路長制管理路段,接入27個市級單位、378個區級單位、99個街道和1047個社區,建立“兩級監督、兩級指揮、三級考核、四級聯動”的工作模式。創新專題場景,實現科學決策建議,聚焦重點領域和關鍵環境,創新路長慧眼、規范挖掘、控渣土、好游園、找公廁、好店鋪、好停車等多個有實效、可復制、可推廣的智能場景。強化綜合評價,推動高效政務服務,以“路長制”為抓手,建立“潔化、序化、綠化、亮化、美化、文化”綜合評價體系,助力城市治理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
浙江省杭州市整合城市治理各領域數據資源,加快建設城市運行管理服務平臺,推進城市管理模式、管理手段、管理理念創新,促進城市運行管理“一網統管”,讓城市更智慧、生活更便捷、治理更精細。
以數字城管為基礎,依托城市大腦城管系統,杭州市整合原有的行業監管、綜合執法、便民服務等資源,打造“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城市運行管理服務平臺。同時,杭州市以數字化改革為引領,開展特色場景建設,重點建設指揮協調、行業應用、運行監測、公眾服務等模塊,推進城市治理的整體智治、高效協同。以停車管理為例,杭州市率先搭建全國首個城市級停車系統,推出“先離場后付費”服務,為市民提供“全市一個停車場”的體驗,并首次摸清全市泊位資源現狀,實現全市停車資源的統一接入、動態發布和綜合利用。
創新運行模式 提升治理效能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多地牢牢把握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目標,把城市運行管理服務平臺打造成基層社會治理和精細化管理的基礎平臺,推進城市運行管理事項“一網統管”、運行狀態“一屏通覽”、問題處置“一鍵聯動”。
山東省淄博市沂源縣充分發揮大數據的基礎支撐和創新驅動作用,以“一網統管”為抓手,構建“1234N”的“數字沂源”建設模式?!?”是指數字沂源運營中心作為指揮中樞,“2”是指利用一網統管平臺和數據資產平臺,實現全域業務精準管控及多元數據匯聚共享;“3”是指通過業務中臺、AI(人工智能)中臺、IOT(物聯網)中臺優化業務流程、提升工作效率;“4”與“N”是指以“優政、惠民、興業、強基”為統領,分批次、多領域打造N個創新應用場景,囊括全部26個政府部門及12個中心,涵蓋智慧旅游、智慧三農等眾多領域。
沂源縣“一網統管”體系建設涵蓋政法、城管、應急等20余個部門的1000多項事項清單,既打造了縣、鎮街、社區(村)、網格上下貫通的縱向四級聯動體系,也打造了以數字沂源運營中心為核心、協同聯動多個政府部門的橫向聯動體系,實現了訴求全收集、事項全囊括、部門全參與、過程全監督、考核貫全程、數據精研判。不僅如此,依托數字沂源運營中心建設應急指揮分中心,整合全縣應急救援物資、隊伍、專家、物資庫等應急基礎信息資源,建立了縱橫貫通的應急指揮網絡,應急指揮調度能力顯著提升。
四川省宜賓市翠屏區創新“一云三中心”基層治理模式,實現了治理理念革新、治理手段更新、治理模式創新?!耙辉啤敝浮耙欢渲卫碓啤?,針對部門多、協同難、數據運用不暢等問題,創新打造“一網統管”的政法數據云,確??缦到y、跨層級、跨部門、跨業務服務的良好運行?!叭行摹敝浮岸綄е行摹薄奥搫又行摹焙汀斑\營中心”,通過數字化手段、長效化考評,實現對社會治理全要素、全流程、全數據運行監測和督查督辦,集成“督導中心”;基于“大平安”建設理念,縱向打通區、街道、社區三級聯動體系,橫向聯通各職能部門,搭建基層矛盾聯調、社會治安聯防、重點工作聯動、突發問題聯治、服務管理聯抓的社會治理“一體化”指揮聯動體系,集成“聯動中心”;基于平臺運行和機制保障,不斷落實設備運營、人員運營、平臺運營保障基礎,集成“運營中心”。
依托“一云三中心”,翠屏區實現了基層專職化轉型、社區平臺化轉型和治理智慧化轉型,全面推動基層治理效能變革、動力變革、質量變革,提高基層治理數字化智能化水平,高效回應黨和人民在新時代對于基層治理的期望與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