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母親,也是女兒;她是愛人,也是朋友;她是鋼筋工、技術員、壓路工、吊車司機……在第113個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來臨之際,本報記者分赴上海、廣西、河南、遼寧、云南進行了采訪,進工地、訪班組、入設計院,用細膩的文字描摹那些奮斗在一線的女性建設者身影。
上海靜安——
鋼筋工楊先會:一天重復綁扎鋼筋幾千次 用雙手建起高樓大廈
近日,靜安區安康苑一期項目建筑工地上,楊先會正在用扎線把一根根交叉擺放的鋼筋固定在一起,她是一名鋼筋工,每天需要重復這個動作幾千次。在楊先會工作的區域,十多個鋼筋工中有三四個是女工,她們大多是跟著丈夫一起來到工地干活。
42歲的楊先會來自貴州遵義,她第一次離開家鄉外出務工是2012年,到現在為止已經走過了全國很多地方。
剛開始的時候,楊先會是小工,給丈夫沈龍打下手,自己還摸不上扎線,走在鋼筋網格上也是顫顫巍巍。不出半個月,楊先會就上手了,能夠獨立完成扎鋼筋的工作,還總結出了在鋼筋網格上平穩行走的訣竅?!安仍趦筛摻罱徊娴牡胤?,慢慢習慣了就能走穩了?!彼f。
圖為楊先會在綁扎鋼筋 攝影:倪修龍
在工地上干活,楊先會并不覺得自己比男性差。每天早上7點,楊先會準時到達工地,開始一天的工作,中午12點到1點是休息時間,楊先會和丈夫步行十幾分鐘回到項目活動房,吃過中午飯繼續工作,直到天黑下班,有時吃過晚飯還要加班一兩個小時。最開心的就是晚上閑下來時和遠在家鄉的孩子、老人連線視頻電話。
記者問楊先會是否覺得這份工作太辛苦,她伸出了粗糙的雙手,“天天和鋼筋打交道已經習慣了,夏天高溫時甚至燙出泡,冬天凍得透心涼,上班時間全身銹跡斑斑;綁扎作業還要‘上鉆下躍’,生活都是靠自己的雙手奮斗的,為了孩子和老人能過上好日子,心里覺得挺滿足的?!闭f著,楊先會臉上露出靦腆的笑容。